教学视导助发展 课堂把脉指方向——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莅临我校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为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新高度,4月17日,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室司明新主任率市教研员石健、赵静媛、刘绍立一行莅临我校,开展教育教学专项视导工作。东

守护心灵 与爱同行——烛光行动捐赠仪式在聊城二中举行

2025年4月18日上午10时,“守护心灵 与爱同行”烛光行动捐赠仪式在聊城二中立德楼211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由民盟聊城市委会、与爱同行专项基金携手举办。会议由民盟聊城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李永军主持

【高质量发展 二中在行动】组团问道名校 携手赋能课堂——我校赴河北精英中学观摩学习纪实

为全面落实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的决策部署,力争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化课堂变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4月9日,由党委副书记、校长董云鹤带队,我校组织骨干教

相约春天 一起履“植”——聊城二中开展植树节活动

阳春三月风正暖,恰是植树好时节。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3月12日上午,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相约春天,一起履‘植’”植树节活动。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栋廷,校团委书记宋士远及团员志愿者60余人参加活动

春回大地万里阔 追光逐梦启新程——聊城二中2024级召开高一上学期期末表彰会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海眷顾奋楫者。为鼓励先进、表彰优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025年2月14日下午,聊城二中高一年级在惜谷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期末考试总结表彰大会。大会由年级主任谭相运主持。优秀班集体年级

榜样引领同聚力 追光逐梦共前行——聊城二中2022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表彰会

岁序轮转,嘉岁盈丰。‍为彰显榜样力量,总结学习经验,激发全体师生朝着更高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2月11日下午,聊城二中2022级隆重召开高三上学期期末表彰暨一模考试动员会。会议由高三年级主任魏承齐

崇德厚学重突破 知行合一谱新篇——聊城二中召开2025年春季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动员大会

瑞蛇呈祥,万象更新。春日勤耕耘,突破谱新篇。为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传达东昌府区教体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工作部署,动员全体教职工贯彻落实“6+1”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党纪铭心育桃李 廉风沁教铸师魂——聊城二中组织党员教师赴聊城市廉政教育馆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教师的廉洁自律意识,2025年1月10日,山东聊城第二中学组织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各支部党员教师代表40余人共同参观聊城市廉政教育馆,引导党员教师们深入理解廉洁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高中生人际交往

高中生人际交往

2014年10月20日 13:38:54 来源:心理咨询室 访问量:16211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他们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高中生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高中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影响我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他们的人际关系不会象成年人那样复杂,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他们,在学校这种人群聚集的环境中,能够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显然能够说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正是由于高中生处在自我意识觉醒并发展的阶段,加之他们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家长、教师和同学,所以他们也最容易在思想认识、情感控制上和家长、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对社会抱有批判态度。与家长的矛盾使他们有失去家庭温暖的安全感进而产生敌对行为或者离家出走;与教师的矛盾会使他们产生压抑感并放弃本学科的学习;与同学的矛盾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会使他们的心理生活更健康快乐。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同伴关系、亲情关系和师生关系,不少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人际关系紧张,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针对此,作为教育者要全面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交往需求,协调各方,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沟通环境,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走向成熟。同伴关系的特点与沟通同伴关系是高中生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们已经从简单地一起度过时光发展到深刻的交往和内心表白。大部分同学明显倾向于和同龄人交朋友,这种倾向基本反映出他们对平等关系的向往,他们愿意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倾吐心声,而很少和父母及教师谈心。因此,在教导他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与老师,家长多多沟通,使学生可以的到全方位的理解和认可。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逐渐向成人化靠拢,处于生理、心理上的一个“伪熟期”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交友面上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性的交友,出现了所谓的“挚友”,许多人相知一生的挚友往往都在此时产生并发展了持久的友谊。

    其次,择友标准上,由受功利恩惠和情感影响转变为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志趣相投,要求彼此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相互接近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己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成人倾向。

第三,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方面,高中生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第四,高中生,男女生之间转化为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融洽的气氛。个人活动力增强,开始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学之间的对立

进入高中后,学生普遍感到学生之间关系,不象以前那样和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交往容易出现,原来的同学或好朋友稳定团伙关系。一些学生感觉新同学不如前那些老同学谈得来,现在的同学之间心里就感觉存在一层隔膜。特别是不了解对方脾性的情况,因对方一个不在意的言行而引起自己内心的不满时,就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个样。这时就容易追忆过去那些的情感。初中时我们是多么多么的好呀,现在怎么都这个样呀!其实这时他就忘掉了初中生活存在的一些不愉快。等他们高中生活分手后,又会追忆高中的生活了,这就是“恋旧”心理!新同学成绩相当、兴趣相当、行为相当同学之间的团伙关系。特别是一些成绩落后、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这些同学可能球类运动、跳舞及其他文体活动中有相同的爱好和特长或是在上网、玩游戏等其他学校所不提倡的一些活动有共同点,这些孩子在一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学生团体,做不合学校要求或其他出格的事。另一类就是成绩较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上进心较强的同学之间,他们也容易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他们能一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两类团伙关系容易形成对立。后者有时会在心中对前者有较大意见,认为他们破坏班级纪律影响到同学的正常学习。

2.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对立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突变时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思维简单,情绪不稳,教师又不足以把他们当做成人看待。这一矛盾产生了不良后果,使一部分学生期望通过敌对显示自己的独立和坚强。学生在心理上日益独立,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但会一些明显不足,甚至是偏激的思想),但学生看世界的视角很大程度上有童话、理想色彩。纯真的一面有时就伴随着思考深度的不足。例如:对义气、友情、爱情的理解。在独立期的最明显地方就是与学校和家庭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抗和碰撞。学校、家长的要求有的孩子认为是无所谓的事。结果精力过多地放在玩游戏、看小说、闲聊…..对自己以后该走向何方没有个目标。这主要他们认为未来事的那是很遥远的事,缺乏理性的计划和思考。

师长和学生的思想上的不和谐是师长和学生对立的根源。老师、家长的一些教导对于学生来说无法入耳。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老师家长认为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得到师长的认可而导致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会认为师长观念保守守旧,赶不上自己所谓的“潮流”,产生“代沟”,这是就会激化矛盾。因此,作为师长我们要尽力去引导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以主题班会、随笔讨论,批改周记等形式对一些现象和思潮加以讨论,在讨论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可以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以一种成人化的方式对待他们,强调他们是已经可以为自己负责,能独立的面对困难正确解决问题的成人,在一些问题上,可以与他们签定协议或者合同,以此引发他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荣誉感,从而达到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的目的。尽力去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更好地引导孩子走在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那么,高中生产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生子女学生之间个性冲突是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同龄儿童接触较少的家庭环境中,因家庭的溺爱教育,形成了不肯谦让、不受委屈的心理特征。大多数独生子女都程度不同地有争强好胜或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类学生生活在同一集体中难免会发生个性冲突。对这类学生应该以改造和训练学生克服不良个性的教育方法为主。

第二,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而激发的感情冲突。来自不同环境的学生虽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集体之中,但由于小时候已经形成的不同生活习惯会使同学之间相互难以适应,而产生人关系的冲突。如有的学生喜欢干净,有的学生喜欢物品摆放整齐。而有的则比较随便,这就可能使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而发生矛盾。对这类矛盾的解决,应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训练教育为主。

第三,同学之间的相互议论而导致误会也能引发矛盾。有的学生在背后议论别人,一旦议论的内容被传播,就有可能激发较激烈的矛盾。对这类矛盾的处理,应该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背后言论他人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对因此事而苦恼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训练,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真实的自己和坦然的面对他人的议论。

第四,狭隘的小团体主义所产生的排斥作用是高中生人际关系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学生在一个集体中生活,会因不同情趣而结成许多个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最大副作用是对他人有排斥作用。由此而引发出人际关系的紧张就不奇怪了。对小团体主义的解决应以疏导教育为上策,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把小团体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通过这一学习形式,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同学们的服务精神,增强领导组织能力,进而实现校园人际和谐和学习成绩的共同提高。

第五,教师的不公平教育方法会导致对某个学生的孤立氛围。有时教师偏爱或者无意偏爱了某个学生,这时就会引发一部分学生的不满,而联合起来孤立某个学生的情况。对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必须改正错误,以做到公平教育,才能消除学生因此而产生的矛盾

第六,家庭是社会发展的母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对学生的心理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个人的修养体现的是家庭的教养。时下,单亲家庭、新组家庭、多长辈家庭、外飘家庭增加,家庭教育出现新的难点。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孩子年龄特点,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讲究方式方法等教育问题,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生活。孩子在家庭中产生的负面心理必然要带到学校,所以,从学校层面讲,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给学生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得到家长正确有效地引导,也是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的途径之一。主要做法有定期召开亲子家长会,做到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经常性沟通交流。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对特殊学生进行特殊教育。

总体来说,要引导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大体有以下几个教育要点:

1、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2、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3、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4、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5、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这五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合于大众化的情况,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需要中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的来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力争使自己处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

编辑:心理咨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山东聊城第二中学
地址:山东聊城陈庄路6号 电话:0635-8531012
公交路线:从长途汽车站乘坐13路到聊城二中下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17023928号-1
联系地址:聊城市东昌府区陈庄路6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