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因素。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在聊城二中,就有一名以“浑身充满正能量”著称的老师和这位老师带领下的有文化、有凝聚力、学生心态阳光灿烂的班级。在校园里师生都亲切地称他为“宝哥”“阿宝”……,他就是聊城二中的团委书记、高一一部十一、十二班班主任、英语任课老师王保玺。
“身体健康,心态阳光,浑身充满正能量”是王保玺提出来的口号。“活而不乱”是他带领的班级形成的班级文化。王保玺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由一斑而窥全豹,阳光、上进、充满朝气逐渐成为聊城二中校园文化的主流特点。
独特教学理念
构建灵活多样的课堂
“身体健康,心态阳光,浑身充满正能量!”每天早上,伴随着高一一部十一班、十二班学生高亢的誓言声,学生们斗志昂扬,迎来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而“成人成材上大学”也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
王保玺是高一一部十一班、十二班的班主任,他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风趣幽默著称,探索出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走进班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教室里的誓言、口号,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逐步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整个班级文化的构建。
在王保玺看来,学生的成绩与成长挂钩,学生成长好了,成绩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而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引导,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成长的历练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此,王保玺从高一年级起,便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暖水瓶的摆放、坐姿的端正、卫生的打扫……王保玺对学生的每个细节加以规范引导。
“活而不乱”是其他任课老师对王保玺班级的评价,在他的班里,学生每八人为一个小战队,每个小队有自己的口号,有正副两个小组长,小组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班风。
王保玺说,在学校生本课堂理念的倡导下,他倡导小组学习,而自己也是这种管理形式的最大受益者。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小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最终让学生得以成长成材。
真挚师生之情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式的教育
“宝哥,放学后你在校门口等一会儿。”去年的一个下雨天,一名高三学生对王保玺说。带着满腹的疑惑,他在雨中等了一会儿。学生骑着一辆崭新的红色电动车出现在他眼前。原来,学生们看到王老师每天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早出晚归,在临近毕业之时,自发凑钱为老师买了一辆新电动车,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王保玺特别感动。
王保玺与学生之间真挚的师生情由此可见一斑。高一一部十二班的李婷婷告诉记者:“宝哥经常让我们感动”。每天早上,宝哥都一大早赶到教室,跟学生一起晨读,一起跑操。
在高一一部十二班的王忆然看来,宝哥是个“暖男”时刻温暖着学生的心。学生生病了,他第一时间问“感冒了?吃药了吗?吃的什么药?管不管用?”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学生有心事儿都愿意找宝哥倾述。就是这位宝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着学生。
王保玺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式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到来自学校的温暖,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多彩校园文化
学生参与体验快乐成长
王保玺只是聊城二中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二中,所有教职工都以身作则,在校园内传递着正能量,影响和引领着学校的班风和校风。
元旦联欢对聊城二中的师生来说是一件大事儿,学生和老师都对联欢会充满着期待,从元旦联欢的策划、节目的海选到后期的登台亮相,元旦联欢会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展示。联欢会的节目“寓教于乐”,彰显着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舞台上得到锻炼,获得自信。
除了元旦联欢会,校广播电台也成为聊城二中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广播电台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广播,15分钟的节目均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编排,目前,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均可收听聊城二中的电台节目,这不仅传播着二中的校园文化,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在聊城二中,以元旦联欢会、校园广播站、校报《博览》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办得有声有色。学校坚持寓教于乐,为学生构筑多样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
走在二中的校园里,和谐惬意、如沐春风。
![]() |
![]() |
![]() |
![]() |
![]() |